城市街头,存在一些没有被充分利用或闲置的边角地块。如何用好这些“金边银角”?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获悉,合肥建设部门积极创新思路,利用闲置低效土地建设公共停车场,加快破解停车难题。
利用闲置空地建设停车场
寿春路东段地处老城区腹地,人多路窄,加之与逍遥津、淮河路步行街毗邻,节假日交通出行压力巨大。
在逍遥津街道飞骑桥巷与寿春路交口,庐阳区充分利用立志巷旁一块搬迁后待上市的空地,通过“小投入”“微改造”,用时1个月建成一处拥有60个停车位的临时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同步完成环境脏乱差整治,受到周边居民好评。
记者了解到,原本这里是一块搬迁后待上市的空地,长期处于空置状态。为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今年庐阳区实施该地块改造项目。
建设部门相关人士表示,该项目因地制宜,建设停车场,缓解停车供需矛盾。新停车场的建成运营,进一步满足了周边居民以及游客的停车需求,并改善了区域整体环境卫生面貌。
高楼林立、小区密布,停车场建设需要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充分利用闲置地块。
双井停车场项目位于瑶海区宋斗湾路与滨河路交口附近,总用地面积6098平方米。该区域紧邻东一环和裕溪路,周边密布和龙花园、银马公寓、双井小区等居民小区,停车需求大,停车矛盾突出。
瑶海区通过走访附近居民,倾听民声,精准分析,利用老城区核心区域的闲散用地,因地制宜修建停车场,为附近居民提供停车位205个。该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包河大道与望湖中路交口西南侧地块,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原规划为学校与睦邻中心。随着规划调整,该地块一度闲置。这块空地形状规整,紧邻包河万象汇,距离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均不足500米,是典型的“金边银角”,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呢?
包河区给出的答案是,在此处规划建设包望交口停车场。
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周边停车供需矛盾,建设部门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将该地块用于建设标准化综合停车场(含充电站)。合肥滨湖绿色新能源公司项目代表张禹介绍,“项目规划机动车位400余个,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用,将有力满足周边居民及万象汇等商圈的停车与充电需求。”
进一步拓展公共停车空间
一些“断头路”成违停重灾区。比如,荷叶地路与祁门路交口曾因建设施工成为“断头路”,占道停车现象严重。
蜀山区建设部门坚持“堵不如疏”,就近利用荷叶地路两侧至凤曦府小区围墙之间的狭长闲置地块建设东西两个停车场,总用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规划车位157个,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建成后,将有效盘活空间资源,缓解周边停车压力。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城建处副处长王天然介绍,“2023年至今,我市累计利用待建空地、边角空地等共计约104万平方米,新建临时停车场165个,新增停车泊位约6.4万余个。”
接下来,全市城乡建设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继续通过边角空闲地块潜能挖掘、土地资源盘活、老旧停车场改造等,进一步拓展城区公共停车空间,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