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乡村儿童、青少年暑期生活,青山镇依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高校学子搭建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激发兴趣、陪伴教育、关爱成长的机会,解决暑期少年儿童“看护难”“监管难”的问题。
精心组织,强化校地协作。落实校地合作机制,对接上海同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等3所高校在校生分别赴该镇尧塘村、汤店村开展为期17天的暑期实践活动。镇团委、妇联、宣传办以及村委会相互配合,组织兼职团委副书记、村妇联主席、西部计划志愿者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为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全镇共计150余名儿童、青少年参加实践活动,家长对此次活动非常满意。
创新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大学生志愿者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设计20多门课程,满足孩子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设安全课堂,讲解防溺水、交通避险、防拐骗、地震火灾逃生演练等知识;童心陪伴,开展课业辅导,针对语数英等重点课程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辅导;兴趣社团,开设绘画、手工、音乐、体育、书法、话剧、演讲等趣味课程,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帮助儿童塑造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深入一线,增强实践实效。安农大学生志愿者实地走访村干部、学校老师、学生监护人,了解掌握乡村教育现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问题等,为调研报告寻找数据素材。河海大学学生志愿者深入红军广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塔,参观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洪学智将军纪念碑和红军纪念堂等革命遗址,在浓厚的红色文化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走访大湾村,参观大湾村展厅,探索大湾村脱贫致富的密码;参与“和美乡村”篮球赛,感受乡村文化的特色和活力。
长效赋能,促进成果转化。3所高校与青山镇建立“政府+高校+乡村”三方联动机制,通过田间课堂、实地走访等形式,拟形成4篇宣传信息、2份调研报告、2部宣传短视频。河海大学在汤店村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汤店村建立长期假期实践合作关系,推动教师学生乡村振兴研究课题与基层实践联动,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雷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