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方平,这位从金寨县走出的乡土专家,四十载扎根乡村沃土,潜心钻研食(药)用菌生产技术。作为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心系乡邻,倾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培育天麻、茯苓等新品种5个,成功申报“金寨天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安徽省劳动模范”“金寨县道德模范”等荣誉。
立志脱贫:苦难磨砺初心,科技点燃希望
杜方平生于库区移民家庭,年少时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作为家中长子,他早早扛起生活重担,养猪、放牛、砍柴……艰辛的成长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贫困的滋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收音机中获悉作物秸秆种植平菇的技术,由此点燃了科技致富的梦想。他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开始学习食用菌技术。
“我一定要闯出名堂,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再带领乡亲们一起富起来!”这份朴素的承诺,成为他四十年如一日奋斗的动力源泉。
践行诺言:创新驱动发展,技术惠及乡邻
杜方平将承诺转化为行动,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攻克了天麻、茯苓、灵芝等菌种生产的技术难题。他摒弃传统种植方式,首创“松树兜桩直接接种茯苓”技术,变废为宝,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保护生态环境。
2007年,他成立金山寨食(药)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手把手教授技术,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2010年,合作社建成标准化菌种厂,年生产能力达300万瓶,彻底解决了菌种依赖外源的困境,产品远销全国十余省份。
牢记初心:风雨无阻帮扶,大爱温暖人心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富。”杜方平始终牢记初心,将技术推广视为己任。他自编教材11本,累计培训农户6万户;设立服务热线,每年接受咨询超5000人次;跋山涉水为种植户现场指导,凌晨赶路、深夜授课成为常态。
2020年疫情期间,请缨担任“菌种保供员”,连续45天奔波于各村,为农户配送菌种和生活物资。为避免疫情传播,他立下“三不”原则:不进农户家、不吃饭、不喝水。种植户含泪感慨:“你送的菌种救了我的命!”杜方平却摆摆手:“要谢就谢党和政府,这张通行证是信任,更是责任。”
永葆本色:乡村振兴路上,初心不改前行
从青葱少年到花甲之年,杜方平用毕生坚守诠释了“坚持”二字的分量。他常说:“现在的日子好了,但我的初心不会变。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
如今,他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以科技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动人篇章。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曲新时代农民不忘初心、反哺乡梓的赞歌。(王梓阳)